哈喽小伙伴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阿富汗通用语言英语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阿富汗通用语言英语的相关内容。
阿富汗文学
(资料图片)
阿富汗的主要语言为普什图语(或称巴克同语、帕坦语)和波斯语。中世纪时,阿富汗曾出现过繁荣的波斯文学,但普什图文学在整个阿富汗文学史上贯穿古今,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阿富汗的主要语言为普什图语(或称巴克同语、帕坦语)和波斯语。中世纪时,阿富汗曾出现过繁荣的波斯文学,但普什图文学在整个阿富汗文学史上贯穿古今,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阿富汗的现代文学作品反映了作家和诗人的民族思想感情。他们热爱祖国、反对殖民统治,要求民主、自由。在阿富汗文学中散文诗和韵律诗为数最多,散文是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散文中故事体裁占多数。60年代末,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小说占有重要地位。在阿富汗现代文学中,各种流派如:古典的、浪漫的和现实主义的相继出现,它们的代表人物是一些名作家和进步知识分子。目前,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明显增多。据分析,现代有名的大作家在几十年前开始出现。他们揭露和反对地主的封建统治和残酷剥削,要求民主社会的新生活。以农民为主题,反映农牧民悲惨生活的写实作品受到社会欢迎。阿富汗著名现代普什图作家有:阿卜杜鲁夫·比纳瓦、古帕恰·乌法特、基亚姆丁·哈丁、西迪库拉·里希廷、赛义德沙苏丁·马吉鲁、阿卜杜·海·哈比比、阿卜杜拉赫曼·帕日瓦克等。在阿富汗现代文学中著名的波斯语作家有:阿卜杜拉赫曼·帕日瓦克、穆罕默德·卡迪尔·特拉基、萨朱基、苏海尔、列西提亚、库扎德等。
阿富汗史学家认为,《吠陀经》是阿富汗一部最古老的书,所记载的大部分史实都发生在今阿富汗境内;喀布尔就是《梨俱吠陀》中记载的七河之一“库拔”。继《吠陀经》之后,阿富汗的另一重要史籍是《阿维斯陀》。它产生于公元前1000年以后,书中记载了雅利安人的16个酋长国,其中第四酋长国称为“巴赫底”,即“巴赫特里”。
发展
马赫穆德热心倡导文学艺术
7世纪阿拉伯人的东征,使阿富汗古代佛教文化被摧残无遗。迄今所知,最早的诗是7世纪普什图族地区(今赫拉特、古尔一带)酋长艾米尔·克鲁的一首战歌。
10世纪时,阿富汗第一个穆斯林君主、加兹尼王朝的统治者马赫穆德热心倡导文学艺术,罗致了来自中东各地有才华的诗人四、五百名。波斯诗人阿布勒·卡西姆·菲尔多西(940~1020)奉马赫穆德之命,根据伊斯兰侵入前的史料,创作了《沙赫·那梅》即《王书》,在阿富汗史和波斯文学史上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当时也曾出现不少用普什图文写成的表现人们离别的伤感诗、爱情诗、称颂战功的赞美诗以及长篇叙事诗。
13至16世纪,除诗歌外,也出现了不少具有文学价值的史籍和散文作品,如《苏里王朝史》、《真主的爱》和一些人物传记。著名诗人有苏莱曼·马克、谢赫·米提、巴巴·胡塔克以及女诗人兹里奥娜·卡卡尔。苏莱曼·马克(约13世纪)的《名人传》是一部重要史籍和散文作品,其中记载了许多名人的生平、言论、作品和碑文,但已失传。1940年阿富汗著名历史学家哈比比在坎大哈发现了这本书手稿的前
阿富汗通用语言是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分布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地区。使用人口在阿富汗境内有1000多万,在巴基斯坦的西北地区也有近1000万。普什图语受印地语的影响很大,也吸收了许多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词,但仍保留古伊朗语的许多特征。
阿富汗通用语言
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代表和塔利班代表8月31日会晤后,塔利班代表证实,乌兹别克语将同普什图语、达里语一起,成为阿富汗的官方语言。据塔利班官员说,新国家领导人将重视乌兹别克语的研究和发展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代表表示:“最近有部分社交媒体发表了一些文章,称塔利班据将学习乌兹别克语排除在阿富汗学校课程之外。我想告诉你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代表与塔利班官方领导人的谈话中,阿富汗官员否认了这些不实信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无知的分析人士和记者却仍在寻找那些可疑的、耸人听闻的、用于炒作的‘事实’,还在发表公然歪曲和虚假的信息。”
普什图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是阿富汗的前三大民族,分别说普什图语、达里语(波斯语)、乌兹别克语。
此举可谓是塔利班团结国内各民族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