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王羲之《平安三帖》是行书书法中的珍品,内容是三封短信,法帖破损严重,是唐代双钩填廓摹本。三帖名称不一,如《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平安三帖”是近人合临之后,取各帖大意而拟之。此卷不仅墨色千古如新,而且帖中使用了特殊的笔法,从首至尾,粗细如一,或笔力丰腴,或笔锋峻利,或自然灵动,或峻秀多姿,皆有晋人萧散之风骨。
“平安三帖”的书写年代和所用材料,在“三帖”中尤为重要。苏跋认为此三帖“淳媚稳静,乃其书之本真”,米跋认为此三帖“笔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启功认为“书法风格协调统一,笔触细腻,结字紧密,不失王羲之笔意墨妙”。
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鉴赏家项元汴的“天籁阁”旧题。收藏印有“绍兴”、“内殿秘书之印”、“内府秘书之印”、“连城博斋”、“王献之”、“王氏清玩”、“周于礼”、“求是斋”、“石渠宝笈”、“宜子孙”、清乾隆、嘉庆、宣统三帝御览之宝等。
卷后还有董其昌、项笃寿、王肯堂等人跋文,跋文俱不详。
此卷曾被收入《宣和书谱》,在南宋留存于绍兴内府,后流入民间。明万历年间项元汴以重价购得后珍藏。天启六年(1626)经王肯堂推荐,归入内府。
清初经旧王献定、安岐等人之手后归入清内府。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帝以原卷入刻《淳化阁帖》后未刻的摹本赐孔继涑,是为《钦定淳化阁帖》十卷本。孔继涑收卷后绘图装潢以进,不久乾隆帝发现真伪问题,因将赐本收回。嘉庆以后又归入清内府。
宣统年(1909)被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1947年曾一度被掠至长春伪满皇宫,后流落到东北。1950年与其它帖刻本一起收归文化部文物局。1953年拨交故宫博物院。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开皇十八年三月廿七日。释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