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子晨
中国商务新闻网走过不易的2022年,2023年中国零售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近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零售业发展展望显示,在疫情防控不断优化调整的大背景下,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大方向下,中国零售业发展将呈现恢复常态、回归根本、追求价值、流量为王、提升体验、追求健康、整合重组、数字化升级八大趋势。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认为,2023年是零售业一个大的分水岭、转折点,市场总体向好,企业也必将重回向上发展的轨道。而把握趋势、抓住要点,能够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相关资料图)
恢复态势各异 突出价值导向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23年工作重点第一条即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这也为2023年零售业发展确定了主基调。
谈及零售业发展的整体形势,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认为,零售业的恢复在不同业态、不同品类中会有较大差异。从业态上看,经营品质和个性化的可选消费业态将迎来较强反弹,包括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业态。从品类上看,由于放开餐饮堂食、恢复正常通勤等政策的出台,因疫情影响的婚庆金银珠宝需求、因商务活动增加产生的美妆和正装需求、因外出游玩产生的户外用品需求将得到巨大释放。
与此同时,疫情三年间零售业开展了很多创新,特别是线上业务得到快速发展。2023年零售业将继续保持创新动力,但经营的重点将更加回归根本,更为注重经营能力的比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商品经营能力的比拼,其中包括产品定位、采购、招租、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其次是服务力的比拼,在数字化时代,服务向前端和向后端延伸,线下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类场景和工具,不仅在店内服务好顾客,在店外也要为顾客带来良好的体验;再次是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的比拼,新的一年零售企业要守住企业的生存之本,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实现盈利。
回顾近年来生意逆势火爆的零售企业,核心共同点就是“价值”,比如高端奢侈品店的产品独一无二或必需消费品业态的价廉物美。受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对消费的信心偏弱,所以对价值的需求更为强烈,这也凸显了零售业需要更加遵从“价值取向”。
从全球零售业来看,价值消费的业态主要包括折扣店、均价店、会员店、奥特莱斯等。其中会员店以美国开市客和山姆两大体系为主,二者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快速发展。奥特莱斯也是在中国发展较快的业态,无论是城市奥莱还是文旅奥莱,除了已开业项目,还有大量项目在筹备中。这些业态中,势头正劲的是会员店和奥特莱斯,可以预见,这两种业态仍将是2023年发展最快的。
制胜存量时代 着重提升体验
在2019年,零售业就已进入存量时代。2023年,零售企业外延开店扩张的基础薄弱、动力不足,企业经营仍将以存量的门店和存量的客户为主。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认为,流量为王在2023年将得到更为明确的印证,并将是线下零售生死存亡的关键。同时,随着后疫情时期回归线下成为主流,零售企业为恢复增长将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消费者,从产品和渠道为王的时代转变为用户运营时代。以往企业的会员部和客服部是核心业务部门外的边缘部门,现在则需要强化这些部门的作用。
良好的体验不仅是增加顾客黏性的重要手段,也是顾客来店购物并且复购的主要原因。体验是顾客的综合感受,零售企业不仅要增加儿童、餐饮、冰场等体验的商户,还要有体验的场景,如时尚的卖场陈设布局,更要有场景式、沉浸式购物体验,包括如试吃、试用、试穿等体验商品,以及如宾至如归的感受等体验服务。
此外,零售业由于场景丰富、触点多元,一直是数字化应用最为活跃的业态,加之企业不断提升的数字化团队以及日益强化的应用和运营能力,各种应用模式、各类数字化产品和工具层出不穷。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认为,数字化是适应消费模式变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体验增加复购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运营效率的主要抓手,更是零售业发展的大方向。零售业数字化升级将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顾客数字化,包括私域、存量、增量、会员标签、推送等;二是消费场景数字化,包括停车、收银、大屏等的管理;三是消费流程数字化,从顾客进行商品选择到结算,以及售后和评价等的全流程数字化;四是工作场景数字化,包括内部分销办法、专柜收银、合同管理、各类审批等各类办公管理的数字化。
此外,整合重组也是2023年零售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表示,整合重组是每一次大的市场波动后市场的必然反应。疫情之下,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和净利润大幅下降,无论哪个业态,亏损企业的占比都超过以往。而随着市场开始向好,拐点时刻正是资本最活跃的时期。其中,有的企业经营困难或者失去了信心,在主动寻求合作伙伴;有的企业看到市场机会,在市场低点进行主动投资;有的地方政府在重新布局,整合国有资源,去年已发生广百股份和广州友谊、重庆百货和重庆商社等重组事件。可以预见,2023年的整合重组案例将会明显增加,其中主要是同业态整合,增加体量和竞争力,也可能出现个别异业重组,进行资源互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