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 关于中国仅30%产妇使用无痛分娩方面的知识,小编在此整里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中国仅30%产妇使用无痛分娩的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最近一个关于【中国仅30%产妇使用无痛分娩】的热门话题。关于中国仅30%产妇使用无痛分娩的热门话题有很多种类,下面是我们从众多的用户中挑选出来的一些观点。

观点1:

【】4月1日,广西妇幼保健院联袂广西儿童医院、广西妇产医院在厢竹院区门诊大厅开展“中国麻醉周”公益活动,为了更广泛深入地向群众科普麻醉及疼痛相关知识,提高麻醉学科的公众认知度及认可度,活动现场设有麻醉科专家咨询、分娩镇痛知识讲座等环节,更好地服务于准妈妈们,以及需要了解小儿麻醉相关知识的家长们。

占比30%无痛分娩普及率为何不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约30%,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收费标准不明确等因素,阻碍了分娩镇痛的进一步推广,让很多女性依然要面对这种难以承受之痛。

调查分娩镇痛普及率提高但仍然处于低位据了解,大家常说的无痛分娩其实是分娩镇痛,是指通过应用合适的镇痛技术和镇痛药物或精神疗法降低孕妇分娩期间的疼痛和不良应激反应,使胎儿顺利娩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曲元也是一位母亲,她亲身体会到了分娩镇痛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好处,“可以让更多女性更有尊严、更加得体地成为母亲”。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2019年3月,913家医院成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据国家卫健委分娩镇痛试点专家工作组组长米卫东介绍,这些试点医院在2017年底的无痛分娩普及率是27.5%左右,经过3年努力,2020年底达到了53.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陈新忠表示,前几年还需要大力宣传分娩镇痛的优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妇主动要求使用分娩镇痛。分娩镇痛让更多产妇有信心和体力顺产,不再盲目选择剖宫产。浙大妇院产科主任陈丹青表示,分娩镇痛的推广降低了该院剖宫产率约十个百分点。“过去人们有一些错误的认知,以为打了麻药会影响孩子智力,导致产妇记忆力下降、奶水不足等,通过这几年科普,这些说法已成了‘过去时’,分娩镇痛已成为医生、产妇、家属的首选。”陈新忠说,该院70%左右自然分娩的产妇会选择分娩镇痛方法。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黄宇光提到,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大约在30%。虽然这一数据较2018年全国平均不足10%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80%至90%的比例,我国的普及率还是偏低的,同时东西部差异显著,同一省份不同地区也有明显差异。探因相关医师短缺收费标准不明确致推广难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分娩镇痛推广当前仍面临一些困境。首先是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米卫东认为,分娩镇痛推广中首当其冲的难点是人员缺乏,尤其是麻醉医师短缺。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9年6月统计,我国麻醉医师的数量为9.2万人,平均每万人配备0.6个麻醉医师,而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能配备2.5至3个麻醉医师(或麻醉从业人员)。近年来,我国医疗对麻醉的需求量在持续上升,麻醉工作量急剧增长,全国每年无痛胃肠镜的需求量就达上亿人次,同时各类手术数量也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尽管麻醉医师的人数在增加,但仍不足以支撑临床麻醉的需求量。除了药物镇痛外,其他非药物镇痛手段如拉玛泽呼吸法、穴位按摩、芳香疗法等主要依靠助产士实施,而助产士短缺成为分娩镇痛推广的另一掣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尹玲之前到四川广元调研发现,当地一家医院竟然连一个助产士都没有,因为过去盲目选择剖宫产,许多助产士和产科医生的助产技术已经严重退化。此外,曲元提到,目前分娩镇痛推广的难点并不在技术上,而在于跨科室协作的方式。“这并不是麻醉科一科的事,需要产科、新生儿科等多科协作,需要管理协调和政策支持。”在2020年下决心推广分娩镇痛之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分娩镇痛率仅为10%左右,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达到了60%左右。院长党彤介绍,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关键一步。过去该院施行分娩镇痛的奖金全归麻醉科,如今该院将奖金均等分配给产科和麻醉科;同时科室内部不再对这项奖金进行二次分配,改为直接给施行分娩镇痛的医师个人。“许多省市的情况显示,如果能将收费标准很好地落实下来,分娩镇痛的比例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米卫东说。专家让分娩镇痛进一步普及解女性生育之痛多位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分娩镇痛技术十分成熟,镇痛性强、安全系数高,较为主流的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能够帮助大多数产妇减轻60%至90%的疼痛,并且适用范围很广,经产科和麻醉科评估合格的绝大多数产妇都可以使用。“分娩镇痛所使用的麻醉药物是不经血液的,而是通过神经阻滞起效,且分娩镇痛麻醉用药量很少,仅仅是剖宫产的十分之一左右,对胎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安全性非常高。”曲元说。面对医院的“麻醉医师荒”,米卫东表示,需要加速完善麻醉医师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麻醉学领域,同时麻醉科医师应加强对分娩镇痛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了解掌握分娩镇痛领域的新技术,开发拓展麻醉新型药物、设备,完善麻醉管理,提高麻醉医疗服务效率。陈新忠建议,当前要增加综合性医院的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手,建立以麻醉医师为主导、产科医师、助产士、麻醉护士等组成的协作团队,医院作为提供服务方要思考如何扩大服务能力,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剖宫产理念有必要继续纠正。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处长李方介绍,目前天津、北京、湖南、重庆、湖北、辽宁等地已明确下发了分娩镇痛专项的收费标准,随着各省区市收费标准陆续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分娩镇痛的普及。医院方面要重视起来,对分娩镇痛的相关科室提供不止于经济方面的支持。“分娩镇痛的推广,是有温度、有尊严的医疗,是我国医疗理念进步的体现。”李方说。本组文/新华社

最新投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