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如何投资?
投资者可以从以下两点做参考:
1、股票,如果有时间,对股票感兴趣,同时,还有对股票分析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可以选择股票,收益相对比较高。
2、基金,基金根据投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风险相对较高,适合想投资股票,但又没有专业能力的人。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债券,风险相对股票而言要低一些。货币型基金有风险低,收益稳定等特点,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要注意的是,投资要根据自己的投资需要做选择,要合理配置资产。
100万如何投资才能收益最大化?
首先,拿60万去买国有大银行股,也就是工农中建四大行加上交通老五,买上了就不动了。
按照目前的税务规则和分红水平,这60万银行股拿稳了,每年至少有6.5%的收益,也就是3.9万元的年分红净收入,折合每月3250元。
按照目前的现实情况,银行股每年分红金额都在逐年升高。所以这笔收入在未来会越来越多。
这笔目前大约3.9万元的分红,大概在每年年中时段一次性付给你,是随时可取的。
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从股票资金账户转出来,放在银行卡里面,以备生活之需。二是到账之后继续买入银行股,增加本金,从而提升下一年度的分红金额。
这两个选择如何取舍,主要取决于你对自己工作安全度的判断。
如果因为疫情冲击、整体经济形势、行业景气度等宏观原因,或者因为你不适合目前的工作、与上司同事有较大矛盾、工作过于繁重或者有害健康等原因,工作安全度极为不稳定,那就把那笔银行股分红放在银行卡里面,以备随时应对失业期间的生活开支。
如果你对工作安全度信心满满,而且每月工资收入还有结余,那么可以选择把分红继续投入,以增加来年的分红。
这笔60万元的银行股吃分红的投资,根本意义在于让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有一条退路可走。
平均每个月3250元的净收入,虽然在如今物价之下,可能过不了什么高品质物质生活,但是这是一个人的底气,是你等着剩下来那40万给你创造奇迹的终极保障。
40万元能创造什么奇迹?一年两年的时间大概率不可能创造奇迹,亏一半的可能倒是挺高。但是拉长到五年、十年的时间周期,创造奇迹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
那么,剩下来的40万元里面,拿20万元买当下最火的产业的龙头股。买完就放在那里,准备好一两年内都不要动了。
这笔20万元投资的意义在于搏一个未来的高收益,是准备奔着翻好几倍的目标去的。因此,耐心地长期持有是必须的。
有的朋友会问,既然你说长期持有,那刚刚为什么又说准备好一两年内不动呢?不应该是五年十年都不要动吗?
原因在于,这一两年的时间是让你观察宏观形势的。万一产业选择判断错了呢!万一你选的这只个股不是龙头了呢!万一有更强、更具确定性的龙头进化出来呢!
如果当初判断的大前提和大局面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那么一两年以后也不需要调整,继续等着就好。
最后那20万元,你就拿去“交学费”吧。在保持50%的仓位前提下,想怎么炒就怎么炒吧。
这里额外多说一句,由于你的股票资产已经超过50万元,可以开通融资融券的业务。但是,无论何时,也不要去加杠杆投资,不要卖空。这容易让你那20万“学费”快速清零。
这里让你拿着20万,在控制50%仓位(意思就是永远只买10万元的股票,还有10万元留作现金)的前提下去炒股,就是希望在频繁的实践中,加深对市场和投资的理解。
运气好,买了一个连续涨停的股票,是好事。这可以让你“得意忘形”一下,然后经历亏损,摔疼一点知道自己不是股神。
运气不好,买了连续跌,也是好事。这可以让你锻炼耐心,知道投资想要赚钱是必须等待的。
在过山车般连续上下起伏的刺激下,慢慢你的心就被磨坚韧了,不冲动了,不容易或喜或悲、让情绪控制理性投资思路了。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我们总说,万法归宗的第一重要原理,就是量变产生质变。连续多年的持续操练,不但加深你对市场和投资行为的理解,更加是磨炼心性的过程。
如果经过几年的磨练,还没有从一根“嫩韭菜”成长为一根“老油条”,那就只能说明你遭受的投资市场的毒打还不够。本质上是量还没积累够!继续让市场去毒打。
20万元原始资本,在严格控制50%的仓位的前提下,还不进行融资融券的加杠杆投资行为,那么这笔钱无论如何是亏不完的。
这就带给你足够的操练时间与实操经验。三年不够就五年,五年不够就八年,八年不够就十年。早晚你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投资经验。
当然,这里会出现一个插曲,你大概率不能坚守50%仓位这个纪律。没关系,这本身就是学习的一个环节。多经历几次满仓被暴跌的毒打,就知道要控制仓位了。
大概率的情况下,当你用这20万进行操练的时候,旁边那80万应该会在三五年的时间里,给你带来比较惊喜的投资收益。除非你是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做“朝阳产业的龙头企业”这个概念。
如果真的不知道就去上网查呀!这个时代对基层民众最友好的一件事,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成本及便捷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友好的时代啊!
讲到这里,那100万的理财配置就都有着落了。一定会有很多朋友问,你怎么净想着炒股,不是说十炒九输吗!理财不应该买点债券、基金之类的产品吗?
债券的价值是收益稳,适合求稳的大资金。尤其是国债。企业债,尤其是地产企业的债券,大家会发现已经出问题了。这玩意儿本来收益不算高,现在还跟我搞起风险来了,那就暂时不考虑了吧。尤其是100万元本金,本来就不多啊!
基金这个投资门类,在经历了最近一两年的过山车行情后,大家要对它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基金的本质是一群人凑一大笔钱,交给专业人士去投资。行情好的时候皆大欢喜,行情不好的时候容易迅速陷入恶性循环。这里面天然有一个极端化加速机制。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行情好的时候,大家看到基金挣钱了,买基金的亲朋好友都在发财,自己赶紧也投钱进去。
这样,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入。更多的钱进来了,基金经理就要去投资,但是好标的就那么几个,买来买去就是那些“扎堆标的”。
这样,“扎堆标的”被更多的钱买了,价格就更高了,基金就收益更高了。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买。如此循环,直至托住高价所需的资金量越来越高,但市场已经没那么多钱涌进来的时候,价格托不住了。
这时候,投资标的的价格开始下降,基金净值开始下跌,买基金的人开始不爽。有一小部分人看不得自己的投资下跌,就开始卖基金(赎回基金份额)。
投资人赎回基金份额,基金就要把现金还给投资人。现金从哪里来?一方面是基金都会有现金存款,以便应对正常赎回情况。
但是如果行情不好,有更多投资人要赎回基金,那么基金就不得不卖出投资标的来回笼现金,从而付给投资人。
当很多基金都开始卖的时候,整个市场价格就开始跌,基金净值更跌,赎回的人更多,基金就要卖更多投资标的。这样就带动了下跌循环,还是越跌越快的那种极端形式。
所以,留意投资市场的朋友们,都见识过所谓的“基金抱团股”迅速下跌的历史场面,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说,买基金安全吗?其实,从长期来讲,还是安全的。大型基金公司毕竟有超强的研究团队,以及远超普通人的信息渠道。他们是真正最了解投资和市场的一群人。
把一部分钱(不要太多)交给基金公司的专业团队管理,依然是明智的。
我们这里讨论100万元如何投资,说到底还是这个本金太小,用不着那么分散!
如果是管理一个小目标或者更多的资金量,那就真的用得上基金和债券了。
投资也好,理财也罢。天下所有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永远不是那件事情本身,而是提升自己对于那件事情的认知水平。
比赚钱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是获得并持续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
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大量的操练,需要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最终,在知识和经验积累跨过某个临界点之后,让成功成为成功之母,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带来正反馈循环,让自己真正精通某项事业,获得赚大钱的能力。
那时候,不是你要挣钱,而是钱自觉地朝你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