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需要想好自己打算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资料图)
也需要在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看看自己讲的是什么故事、它将以何种方式结尾、该结尾对故事来说有何种意义。
上述两者,共同构成作品与观众的交互:观众最终看到一个怎样的故事?
如果作者没有这种觉悟,又没有足够的强运,作品将很难得到好的评价。
不要小瞧收尾的阶段,也不要认为“无需为结尾的疏忽,打如此低的评分”。
人评价一个故事,不只是看它总体上如何,更是会看它起于何种开端、结出何种果实。
好的开端好的过程,却结出了坏的果实,足够宣判死刑。
不是所有的观众都不在意结果,恰恰相反,有足够多的观众非常在意自己花了时间看、花了时间期待的故事,究竟如何结局。
故事的坏结局,是对此前观看、此前思考的全盘否定,在本质上是官方做出“这就是你们追了这么久、认真期待的番剧的最终结局”的宣判。
傲慢的结局会招致毁灭性的后果,这只能归于咎由自取。
人会对作品有期待,也会对作品的官方有期待,人希望通过同人作品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期待,但人心底最期盼的,还是官方满足的期待。
官方对作品有最终解释权,它说结局是什么,结局就是什么。而自己再怎么认可同人作品,心底深处依然知晓:同人只是同人,官方剧情才是真实情况。
制作组和作者似乎不明白自己的作品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不清楚创作出来的诸多角色在众多观众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
不明白这些,贸然的定下结局,或者说傲慢的定下结局,很难不让观众愤怒。
贸然所定的结局,是对作品故事、作品角色的否定。
无非有些故事的结局较小的否定了故事,有些故事的结局较大的否定了故事。
靠着众多女角色收获了人气,又在结局的时候否认这些女角色和此前的一切故事——做出这样的傲慢举动,低分只是必然的结局。
制作组和作者要么是不明白讲故事的道理,要么是明白但傲慢的认为自己无需受这些道理限制,要么是不在意观众见到结局的反应。
这样的作品没有高分的理由,官方自己都不重视所讲的故事、不花心思去考虑如何结局以保证故事整体的逻辑和协调。
那作为观众,为什么要认可呢?为什么要重视呢?为什么要高分呢?
不尊重自己的人,也不必期待他人会尊重自己;不尊重自己讲的故事,也不要期待他人会尊重这些故事。
故事讲得不错,看的时候观感也不错。
不过看完后只有一个结论:看完这个故事,纯属浪费时间,不如看点别的去。
它现在的评分不低,它的内容对得起这个评分。